临近圣诞

2017 Fall入学的孩子即将迎来他们在异国求学的第一个小长假,不少小留学生也计划利用假期飞回家与父母亲朋团聚。芝加哥国际教育(CIE)提醒家长们在享受难忘亲子时光的同时,也别忘了对孩子在美国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综合评判。

进入美国名校就高枕无忧?

关于低龄留学,一直有个误区常被家长们忽略。那就是只要送孩子进入美国学校,特别是师资力量雄厚的精英名校,孩子就自然能学好,自然能借助名校的资源实现人生的飞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芝加哥国际教育(CIE)团队多年对中国低龄学子赴美后的学业追踪发现:一直在中国接受教育的孩子,即便突破标准化考试、申请文书和面试三重考验,入学后也会面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学术、社交及生活上的全方面挑战!若仅凭孩子一人之力在美国校园里独自摸索,将不可避免的遭遇无数风浪和暗流。运气好的或许能跌跌撞撞闯了过去,但难免满心疮痍,不胜唏嘘;运气差的只能在百般挣扎后黯然离场,前功尽弃……

孩子独自一人在美国求学,面临的现实困难有哪些?
1. 语言与学术困难

在美国私立初高中,老师们不会用统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而是因人而异:对基础好、学术能力强的孩子提出高标准的学术要求,对学术基础较差的孩子则会适当降低标准。

虽然老师这么做得目的是为了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朝着最好的自己努力,但这种评价模式却对小留学生乃至他们的家长造成很强的迷惑性:许多中国孩子在进入美国中学后,看到老师给予自己都是正面的评价就想当然的认为“我很好”而放弃了对更高学术标准的求索,陷入一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盲目自信和虚假良好状态中。

然而,到了升高中、升大学的时候,所有精英高中和顶级大学对来自全球各国和美国本土数以万计竞争者的学术考量标准是相同的。当长期处于较低学术水平而不自知的孩子与一直以来都用高标准学术要求的优秀竞争者同场PK时,失败自然不可避免!

2. 文化与社交困难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国孩子普遍不了解美国同龄人之间的流行话题,不熟悉校园文化,在人际交往中常常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但这种不舒服只要不触碰底线,美国人在最初的交往中通常不会明确指出,但心里却会与之慢慢疏离。

对于一个13、14岁的小孩子,他本身对人际世界的认知就是不完善的,特别是低龄留学的孩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更是很难及时发现因自己的言行失当而无意惹得别人不高兴。

久而久之,当对方的负面情绪在日积月累中爆发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一场“社交灾难”——不仅仅是难以交到朋友,而且会被校园边缘化!有些孩子甚至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任课老师(teacher)、顾问(advisor)和家长(family),能帮孩子解决以上问题吗? 当然是不!
1. 任课老师(teacher)

1)没有精力兼顾每一位学生不同需求
虽说是小班制教学,但美国私立中学一位任课老师班上至少有8位以上的学生。因此老师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某一位孩子身上,而是默认每一位学生都是主动学习者,具备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2)不会逼着、盯着学生学习
美国老师不会像中国老师那样天天盯着学生学习,而是需要学生主动来向老师请教问题,如果没有主动来请教老师,老师会默认学生没有问题而不是去询问学生。许多中国孩子在国内习惯被老师和家长盯着、逼着学习,甚至很多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也不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不想也不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积极寻求帮助,那么在情感上老师很难喜欢你,在学术上成绩自然一步步倒退,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累积的学术问题非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除,反而越来越严重,甚至因学术能力差而被迫退学。

2. 顾问(advisor)

1)只能就具体问题提供帮助而无法对孩子进行“诊断”
顾问(advisor)不是专职的教务角色,还会承担其他科目的教学。如果孩子就某个针对性很强的某个具体问题寻求顾问的帮助是可行的。但怕就怕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根本不具备清晰的自我认知,根本不能准确地判断自己现阶段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无法对所提供帮助的有效性进行跟踪和调整
面对美国精英名校复杂的学术问题和社交障碍,纵使孩子有心解决,也不是顾问告诉一种方法就能一劳永逸的,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边做边指导,对方法边实践边调整。而一个顾问至少要负责6-8个孩子,还有其他教学工作,几乎没有精力对某一个孩子提供如此细致的帮助。

通常的情况是顾问会就孩子的宽泛问题给出一个泛泛的指导,孩子在操作中发现行不通也就不了了之。更别提有的孩子出于害羞、面子等原因根本不愿意向异国他乡的陌生人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无助!

3. 家长(family)

1)用“中国模式”去处理“美国问题”
大多数低龄留学者的家长没有在美国精英中学读书的经历,因此当自己和孩子遇到问题时候,也就无法判断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只能借助中国的处理模式,很多时候这种帮助非但无效甚至有害。有个真实的案例,有位家长听孩子反映室友不友好,就想当然得用中国惯常的处理方法打电话去“告诫”室友,结果“告诫”不成,反而上演自己孩子被无辜退学的“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丑闻。

2)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影响力有限
低龄留学的孩子大都已经进入青春期,而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影响力有限,再加上远隔万里的时空阻隔,孩子长期在美国“自由文化”的浸泡中,自然而然的认为家长根本不了解自己,也就不愿意听父母对自己的指

4. 中国家长群(group)

1)孩子在同一所美国学校的中国家长群
孩子之间处于隐形竞争状态,很多家长在群里不但不会提供真正有益于“别人家”孩子的实质帮助,甚至会散布一些不实信息去误导不明真相的家长。据笔者所知,有一所排名靠前的知名高中,某些中国家长在群里倡导“希望孩子不去参加期末考试而去参加某一项机会难得的国际音乐大赛”时,群里人声鼎沸,甚至部分热心的家长要联名向学校发倡议书延后考试!但到了实际操作的阶段,没有一位家长让孩子放弃考试而去参加比赛!再比如捐款,很多中国家长在群里一面说着“坚决不捐款”,一面偷偷去找各种途径捐款……种种实例,举不胜举。

2)孩子在不同学校的中国家长群
由于不熟悉彼此孩子实际状况和不同学校的具体标准,也就不可能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大家都愿意把孩子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示给大众,真正遇到的现实困难和具体解决办法却从不“为外人道也”。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和陷阱,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后留学时代走得更稳更好?

孩子低龄留学,意味着他将用非母语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生活并完成艰难不易的学业。进入精英名校,更预示着他将与更加优秀的人一起成长和竞争。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学术体系与学术标准,由文化融入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无所适从,孩子在短期内很难适应。如果孩子再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帮助,无疑会加重孩子的无助感。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会对学生未来的性格、人格形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更多的低龄学子在后留学时代“立得住、飞的高”,芝加哥国际教育(CIE)基于对中外教育的深刻理解和长期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推出全新留学托管项目,结合孩子的学术背景、认知能力、性格特征等个性化因素及就读学校的标准与要求,为孩子提供“一对一”的全方位帮助并量身定制未来升学乃至职业发展规划;为家长搭建与美国学校沟通的桥梁!指导孩子掌握在美国学校和未来国际化竞争中实现自我超越的思维、技能和方法,帮助他们拥有优异的学术人生和精彩的精英人生!